防微杜漸——企業安全隱患排查與事故預防體系構建
【課程編號】:NX46309
防微杜漸——企業安全隱患排查與事故預防體系構建
【課件下載】:點擊下載課程綱要Word版
【所屬類別】:安全生產培訓
【培訓課時】:1-2天
【課程關鍵字】:安全管理培訓
我要預訂
咨詢電話:027-5111 9925 , 027-5111 9926手機:18971071887郵箱:Service@mingketang.com
課程背景:
隨著國內企業技術升級和規模擴張,生產安全風險持續增加,傳統隱患排查模式已難以應對復雜多變的風險環境。國家政策要求推進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企業亟需系統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實現從被動防控向主動預警轉變。課程旨在幫助企業建立科學高效的隱患排查與事故預防體系,實現安全生產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本課程深入學習企業安全隱患排查與事故預防體系的理論結構與實踐策略,全面解析風險識別、分級管控、隱患治理、責任落實、應急響應等環節。結合多行業實戰案例,探討雙重預防機制的信息化運用與閉環管理流程,強化安全文化與習慣養成。系統提升學員的理論深度及實操應用能力,實現安全管理的創新與高效落地。
課程收益:
系統降低安全事故風險,實現“零事故”目標,保障生產持續與人員安全
減少因安全事故導致的經濟損失,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管理成本
全面提升企業安全合規能力,強化社會責任與行業信譽
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安全管理體系,助推企業穩定成長和市場競爭力提升
課程亮點:
標準化解析“雙重預防機制”,涵蓋多行業高危場景,政策與落地深度結合。
實戰導向,融入VR等創新技術模擬與真實案例復盤,提升風險處置能力。
全流程閉環管理,臺賬追溯、責任分解、整改驗收全鏈條貫通。
安全文化與習慣養成模型創新應用,打造人人參與、共建安全防線的企業氛圍。
課程對象:
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包括企業安全總監、安全部門負責人及專職安全員;一線操作人員與班組長;中高層管理者如部門經理、項目負責人等決策層;新入職員工、第三方服務人員與承包商 涉及企業外包業務或協作單位人員
課程方式:
理論講解 + 視頻案例 + 角色扮演 + 現場實操,其中理論占70%、案例/范例講解占 20%、點評總結占10%
課程大綱:
第一講:安全基礎理論與法規框架
一、安全管理的核心價值與目標
1. 安全管理的核心價值
1)生命至上,保障人的安全與健康
2)預防為主,系統性風險防線
3)責任閉環,可持續性發展
4)安全價值三維度:生存底線→經濟效能→社會聲譽
2. 安全管理的目標
1)零事故目標:本質安全型組織
2)合規性目標:法定與行業標準要求
3)可持續發展目標:安全與效益雙贏
二、核心安全術語與事故理論
1. 厘清4個安全術語
——危險源、隱患、風險、事故
2. 理解2個事故致因理論
1)海因里希法則
核心觀點:“1:29:300”法則
應用場景:適用于行為安全管理,強調消除不安全行為
現代發展:衍生出“瑞士奶酪模型”(防御層漏洞疊加導致事故)
2)瑞士奶酪模型
3)軌跡交叉理論
雙因素模型:人的不安全行為(違規操作等)+物的不安全狀態(設備缺陷等)
案例:某建筑企業通過“人機隔離”技術降低高空墜落風險65%
三、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概覽
1.《安全生產法》核心要求與企業主體責任
2. 關鍵行業法規與強制性安全標準
3. 違法成本與刑事責任風險
案例:企業主要負責人未落實主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事故
第二講:隱患排查治理機制構建
一、隱患排查的核心原則與要素
1. “三全”:全員參與、全過程覆蓋、全方位識別
2. “兩結合”:周期性排查與動態管理結合
3. “一標準”:隱患分級分類標準的建立與運用
二、隱患排查常用方法與技術
1. 安全檢查表法(SCL)
2. 現場觀察與員工訪談
1)聚焦關鍵風險點
2)員工訪談:挖掘隱性隱患
3)交互驗證:結合觀察與訪談
4)記錄與閉環:痕跡化管理
3. 工作安全分析(JSA)
作用:隱患識別
4. 專項檢查
1)電氣:絕緣性能、接地保護、防護裝置、安全間距、標識警示
2)消防:消防合法性、消防設施、安全疏散、用電管理、責任落實
3)危化品:合規儲存、安全設施、操作規范、防火防爆、應急準備
三、隱患治理流程與閉環管理
1. 隱患登記、評估與分級
2.“五落實”原則執行
——措施、責任、資金、時限、預案
3. 整改過程監控與驗證(驗收標準制定)
4. 重大隱患掛牌督辦與銷號機制
5. 隱患排查治理臺賬信息化管理
第三講: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實施
一、危險源辨識方法論
1. 區域、設備、工藝、作業活動劃分
1)區域劃分:空間功能獨立化
2)設備劃分:風險特性分類
3)工藝劃分:流程節點控制
4)作業活動劃分:任務動態管理
2. 能量意外釋放理論在辨識中的應用
1)能量類型與載體識別
2)失控條件與觸發因素分析
3)傷害機制與影響范圍評估
4)防控策略分層設計
3. 常見危險有害因素:物理、化學、生物、心理等
二、風險評估與分級方法實操
1. 風險矩陣法(可能性×嚴重性)
案例:建筑工地高空墜落風險管控
1)風險識別
涉及能量類型:重力勢能(高度差100m)
2)矩陣構建
采用4×4風險矩陣(企業自定義標準)
3)風險量化
嚴重性評估:100m高空墜落必然導致死亡(S=3)
可能性評估:現場檢查發現30%工人未系安全帶(L=3)
初始風險值:R = 3×3 = 9(極高風險)
4)管控措施
a工程控制:安裝防墜落軌道系統(降低L至1級)
b管理措施:開展每日班前安全交底(降低L至2級)
c最終風險值:R = 3×2 = 6(高風險)
d效果驗證:實施3個月后,未系安全帶比例降至5%,近1年無墜落事故
2. LEC法(危險性分值)應用場景與計算
1)高處墜落
2)物體打擊
3)觸電
4)坍塌
5)機械傷害
6)計算:D=L*E*C
3. 風險等級劃分標準確定:紅、橙、黃、藍
三、風險管控措施分層制定
1. 工程控制措施優先原則:消除、替代、隔離
2. 管理控制措施:程序、許可、培訓、監督
3. 最后一道防線:個體防護裝備(PPE)作為最后一道防線
4. 風險分級管控責任清單與信息公示
——將管控責任落實到人、到崗,確保知情權
第四講:作業活動安全管控
一、高危作業安全管理核心
1. 各類高危作業的獨特風險
1)動火:火災爆炸、有毒有害、能量失控、管理缺陷
2)受限空間:缺氧窒息、有毒氣體積聚、物理性危害、救援困難
3)高處:墜落風險、物體打擊、環境危害、設備失效
4)吊裝:起重傷害、機械失效、環境風險、指揮失誤
案例:無證動火引發重大火災事故、高處墜落事故、吊裝設備傾覆事故
2. 作業許可(PTW)制度的嚴格執行流程
3. 作業前安全交底(JSA應用)與現場監護要求
二、常規作業安全標準化
1. 安全操作規程(SOP)的制定、評審與更
2. 現場5S管理(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與安全
3. 上鎖掛牌(LOTO)程序在能量隔離中的應用
案例:未嚴格落實上鎖掛牌引發誤送電觸電事故
第五講:設備設施安全保障
一、設備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1. 設備選型與采購安全技術要求
2. 安裝調試階段的安全驗收要點
3. 設備運行參數監控與異常處理
二、預防性維護與檢測檢驗
1. 維護保養計劃制定與執行(TPM理念)
1)全員參與與責任分工
2)預防性維護與預測性維護結合
3)標準化作業流程(SOP)
4)持續改進與知識管理
2. 關鍵設備/安全附件定期檢測檢驗
附件清單:安全閥、壓力表、報警器等
案例:壓力容器(儲氣罐)因安全閥未及時檢測失效引發爆炸事故
3. 設備故障根因分析
方法:RCA——設備故障根本原因分析
三、特種設備專項管理
1. 特種設備登記、使用登記與定期檢驗規定
遵守:《特種設備安全法》
2. 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持證上崗與培訓考核
3. 應急預案與日常維護保養
1)特種設備應急預案要點
a.風險評估與預警機制
b分級應急響應體系
多維度演練機制
d協同管理機制
2)建立“設備-人員-環境”三維管理體系
a在危險區域設置聲光報警裝置與物理隔離欄
b為關鍵崗位配備應急處置卡(含設備型號、危險源、緊急停機步驟)
c每半年邀請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合規性審查
d通過物聯網平臺實現設備運行數據實時上傳監管系統
3)應急預案與日常維護需形成閉環管理
建議:采用PDCA循環模式(計劃-執行-檢查-改進)
第六講:環境與職業健康風險防控
一、作業場所環境危害控制
1.常見有害因素檢測與評估:粉塵、毒物、噪聲、高溫
2. 各類工程防護設施
1)通風:自然通風、機械通風
2)除塵:機械除塵、濕式除塵、過濾式除塵、電除塵、復合除塵
3)降噪:聲源控制(根源降噪)、傳播途徑阻斷(傳播降噪)、接收者防護(個體降噪)、行政降噪(管理降噪)、復合降噪技術(協同增效)
4)隔熱:主動隔熱(源頭控制)、被動隔熱(傳播阻斷)、空間隔熱(環境調控)、個體防護隔熱、動態隔熱系統
二、職業健康監護管理
1. 動態掌握員工健康狀況
措施:崗前、在崗、離崗職業健康檢查
2. 職業禁忌證與疑似職業病管理
3.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建立與管理
案例:某企業未嚴格落實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未安排從事接觸危險有害因素員工進行離崗體檢引發的職業病索賠
三、人機工效與心理健康關注
1. 重復性勞損(RSI)預防與工位優化設計
2. 員工心理健康評估與促進(EAP引入
3. 不安全行為背后的心理因素分析
——僥幸、省能心理
第七講:事故報告、調查與分析技術
一、事故報告流程與法定要求
1. 事故即時報告:明確報告時限、對象、內容
2. 事故信息保護與現場保護:防止證據滅失和干擾調查
二、事故調查組織與方法
1. 成立跨部門調查小組的原則與職責:確保調查獨立、客觀、全面
2. 證據收集與保全
證據類型:人證、物證、書證、影像
要點:系統、規范地收集關鍵信息
3. 常見剖析事故發生邏輯鏈條與根因工具
1)事件樹分析(ETA)
2)事故樹分析(FTA)
3)因果分析(5Why)
三、事故調查報告編制與整改
1. 調查報告4個核心要素:經過、原因、責任、措施
2. 區分3個事故原因:直接原因、間接原因與根本原因
3. 基于調查結論制定有效的糾正與預防措施(CAPA)
第八講:事故預防體系構建與運行
一、預防體系框架設計
1. P-D-C-A循環在事故預防中的應用:建立持續改進的運行機制
2. 雙體系融合:隱患排查治理與風險分級管控
3. 多層縱深防御
——技術防護層、管理控制層、應急響應層、安全文化層
二、關鍵預防技術與工具
1. 屏障管理(Bow-tie分析模型)
2. 安全儀表系統(SIS)
3. 變更管理程序(MOC)
4. 行為安全觀察與溝通(BBS)
三、第三方與承包商安全管理
1.承包商資質審查與準入評估
2.承包商作業過程安全監管與考核
3.安全協議簽訂與安全責任界定
案例:某單位未與承包商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發生生產安全事故被主管部門處罰
第九講:應急準備與響應管理
一、應急預案體系規劃
1. 分層方案設計
1)綜合預案
2)專項預案
3)現場處置方案
2. 基于風險評估的預案針對性編制
3. 預案的評審、發布、備案與更新流程
二、應急資源保障
1. 應急隊伍(消防、搶險、醫療)組建與培訓
2. 應急物資、裝備配備標準與維護保養
3. 應急通訊、交通、醫療救護協議保障
三、應急演練與響應
1. 制定年度演練計劃:桌面推演、功能演練、實戰演練
2. 演練方案設計、組織實施與評估改進
3. 應急響應流程關鍵控制點:報警、疏散、救援、處置
案例:建筑施工現場滅火與應急疏散演練
第十講:安全管理體系運行評審
一、績效監測指標設計
1. 兩個指標綜合應用
1)領先指標:隱患整改率、培訓完成率、安全觀察次數
2)滯后指標:事故率、傷害率
2.目標設定、測量、分析與溝通流程:實現目標導向管理
二、內部審核實施
1. 審核計劃制定、審核員選拔與培訓
2. 多角度審核:文件審查、現場檢查、人員訪談
3. 審核發現報告、不符合項整改與驗證
三、管理評審組織
1. 評審輸入信息準備:績效、審核、事故、變化等
2. 高層管理者主持評審會議:評估體系整體績效和持續適宜性
3. 評審輸出:改進決策、資源需求、目標調整
第十一講:體系持續改進與最佳實踐
一、持續改進機制與方法
1. 基于監測、審核、評審結果的改進循環
2. 運用精益、六西格瑪等管理工具優化安全流程
3. 鼓勵員工安全合理化建議與創新:激發內生改進動力
二、安全信息化技術應用
1. 信息系統建設:隱患排查治理、風險管理、培訓管理、應急管理
2. 更主動的風險防控:物聯網(IoT)、大數據分析
三、行業最佳實踐分享與對標
1. 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安全管理標準和標桿企業經驗
2. 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卓越安全管理模式
3. 構建學習型安全組織,持續提升安全管理成熟度
結語:邁向卓越安全之路:鼓勵企業將安全置于核心價值,通過扎實構建和持續優化隱患排查治理與事故預防體系,實現從“合規”到“卓越”,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能安全”的根本轉變,筑牢企業長治久安的基石!
王老師
王化鋒老師 安全生產管理實戰專家
——28年國企/世界500強/上市企業/民企實戰經驗——
曾任: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世界500強) 丨 華南分公司安全總監
曾任:湖南省隆回縣小沙江糧食管理站(國企) 丨 辦公室主任/站務副主任
曾任:東莞普克運動用品有限公司(外商/臺資公司) 丨 安全主任
曾任:昊陽天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臺灣上市) 丨 安全主任
曾任:廣西裕達集團(廣西民營企業十強) 丨 安全部經理/工程副總經理
曾任:深圳市安科安全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丨 安全顧問
——6大專業證書加持,打造安全領域硬實力名片——
國家一級建造師(建筑+市政)
國家一級消防工程師
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
國家監理工程師
高級工程師職稱
廣東省安全生產教員
廣東省綜合庫&應急庫專家
——6000+安全隱患改善項發現——
→為中國建筑集團、中國石油集團、中海油建、華潤集團等300+企業工廠進行現場調研,發現安全生產隱患超3000個改善項,取得安全效益超4000萬元;
——200場安全專業授課,賦能80+政府&企事業單位學員近10000人——
→其中《新員工入職安全培訓》100+場、《建筑工人、通識安全理論知識》30+場、《建筑行業隱患排查與事故預防體系構建》30+場、《職業病危害與預防》20+場;
——多次獲評安全領域先進個人與優秀講師——
→2次獲深圳市區級安全工作先進個人、3次獲來賓市市級安全工作先進個人;
→連續5年被評為隆回縣糧食系統“年度先進工作者”;
→多次獲評在職公司“年度最佳講師”稱號;
擅長領域:事故預防與應急處置、安全管理體系建立與持續改進、建筑行業項目管理、設備安全風險評估和改善、職業病預防和控制管理、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演練……
實戰經驗:
王化鋒老師擁有28年跨行業、多層次的安全管理實戰經驗,能夠精準掌握不同行業安全監管要求與痛點,可快速為企業提供“行業適配型”安全解決方案。同時,他擅長從體系建設、事故預防、風險管控、應急演練到人員培訓的全流程安全管理,為多企業開展針對性安全培訓,提升安全效益。
>>>>〖4000萬安全效益與0重傷0傷亡目標達成〗:
? 生產設備升級與消防應急改進同步進行:對東莞普克運動用品有限公司消防應急檢測系統進行了全面改進,實現多點迅速聯動檢測,同時對各類大型設備電氣控制系統進行了優化改進,從消防應急與生產設備兩方面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效益,累計減少工傷保險費支出近300萬,實現0重傷及以上工傷事故;
? 擅長提供高效的安全效能提升工具:主導為廣西裕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部編制《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標準化圖集》,《員工安全手冊》等,成功推廣安全培訓多媒體教學,大幅提升公司全員的安全意識及操作技能,實現安全效益超2000萬,連續3年實現(致命嚴重傷害)0事故目標、公司連續2年獲評《來賓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2個安全施工項目獲媒體刊登報道與重要獎項〗:
? 【景福花園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建立和完善項目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與操作規程,成功組織項目施工現場滅火與疏散應急救援預案演練,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受到政府主管部門及業主、監理單位的一致好評,并被多家國家權威報刊媒體登載報導。在職期間排查重大安全隱患20余項,一般隱患80余項,整改率100%,管理人員及一線工人安全生產培訓合格率100%,實現0重傷及以上事故目標。
? 【東海富匯豪庭主體工程項目】:在職期間,督促安監部嚴格落實公司及項目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安全一票否決制。真正做到安全工作人人有責,人人參與,形成良好安全文化氛圍,成功實現各年度安全生產0工亡重大目標,安全效益超2000萬元。期間該項目榮獲【深圳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與文明施工優良工地獎】、【深圳市優質結構工程獎】、【深圳市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稱號】等獎項。
主講課程:
《防患未“燃”——消防實戰能力提升與安全防線構筑》
《權責共擔——構建驅動高效執行的安全領導力體系》
《筑安思危——建筑現場安全通識與零傷害實踐指南》
《建安立策——建筑行業安全生產管理》
《防微杜漸——企業安全隱患排查與事故預防體系構建》
《筑牢防線——管理者安全意識與風險防控能力提升》
授課風格:
嚴謹:強調教學態度的科學性和系統性,能對教學內容保持精準把控,注重知識傳遞的邏輯性和規范性
啟智:側重思維引導與能力培養,通過課堂互動、情境創設等方式激發學員自主思考,實現知識內化
精到:體現教學方法的精細化和個性化追求,既包含對教材內容的精準提煉,也涵蓋因材施教的策略。
致用:注重知識遷移與實踐應用,強調將理論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部分客戶評價:
市總工會農民工學校組織的第六期《深圳市初級安全主任》培訓考證圓滿結束,這是由王老師主講的第一期,今天學員考試成績出來了,通過率比往屆提升約20%,感謝王老師的耐心細致教學,讓學員真正做到聽課不枯燥,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為更多企業輸送適用型安全管理人才,后續的培訓班期繼續邀請王老師來學校授課。
——深圳市總工會農民工學校 葉主任
王老師的課程直擊行業痛點!王老師為期一天的《施工現場常見安全隱患與作業規范》課程授課中,他將復雜的法規條款轉化為施工現場可落地的實操方案,特別是腳手架、高空作業等高風險環節的管理要點,讓我們管理人員真正學得會,用得上。
——華潤置地未來城項目 韋經理
十年聽過的最高效安全培訓!由王老師主講的《提升消防安全意識,筑牢公司安全防線》課程,案例剖析震撼人心,大量真實事故影像和三維動畫演示,讓枯燥的安全規范“活”了起來。課后團隊安全意識得到顯著提升,投資這課程太值了!
——中建五局龍優數創大廈項目 李經理
顛覆對安全教育的刻板印象!特邀王老師主講的《建筑工人-通識安全理論知識》系列課程,語言風趣,互動性強,竟能讓一線工人全程專注聽課。他的“安全心智模式”理論,讓我們明白:管安全先要管好人的意識!
——特區建工人力資源部 孫總監
王老師主講的《空調安裝維修人員安全專項培訓》課程,在“高空作業、電氣安全、制冷劑操作”等實操環節講解非常到位。王老師手把手教,糾正了很多不規范動作(比如安全帶雙重懸掛點、萬用表精確使用),特別是新冷媒(R32/R290)的安全操作規范講得非常清晰,包括泄漏處理、專用工具使用,解決了安裝維修人員的諸多痛點!
——龍崗區平湖街道應急辦 熊主任
我要預訂
咨詢電話:027-5111 9925 , 027-5111 9926手機:18971071887郵箱:Service@mingketang.com
企業管理培訓分類導航
企業培訓公開課日歷
2025年
2024年
